孙大泓历史悠久股票配资按天配资,是淮河的支流。后被淮沭河取而代之,在大泓西侧有个原名叫花庄村(现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红旗村),虽它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它已然是苏北古楚大地上的一片红色沃土。
1930秋,中国共产党地下秘密组织在花庄村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简称交通站,站长张涛亭(又名张福成),交通站办公地点在张涛亭家中。
1937年底在花庄建立了抗日地下兵工厂,(厂址在石仰程庭院内),负责人周士祥,技术员张延江。盐槽建立在石仰程家院外东侧菜园内。
1939年10月在花庄成立淮阴县第五区区委(办公地点仍是张涛亭家中),书记由张涛亭兼任。
1940年9月,全国第十九个抗日民主政府在花庄成立,夏仲芳任县长。办公地点设在古寨西潘家祠堂(站长张涛亭外婆家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巩固好抗日民主政权,皖南事变后,在重组新四军时,刘少奇把“胡大队”编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英雄的刘老庄连所在部队)。
“胡大队”也就是:从陕北一路战斗而来的胡炳云领导的部队。该部队在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前的1940年8月来到淮北。张涛亭以地方游击队(后改为五区区队)队长的身份迎接“胡大队”。两支队伍和1940年9月成立的保安大队(夏仲芳为保安大队长)在花庄会合,开展联合抗日。当时他们被称之为淮北的“融合之星”,为刘少奇在苏北领导抗日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剩余84%淮北是延安时期对淮阴及其以北的简称。朱德总司令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题词:“淮北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就进一步证实了该称。
在《江苏革命史词典》这样记载:1940年9月成立(又称之为保安大队),编制为3个连。1942年5月,编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后以五区区队的两个连为基础,成立淮阴县独立营。8月,成立淮阴县总队。同年12月,改编为淮海军区四支队十团。十团政委李霁明党内叫“淮阴县委书记”,团长吴觉叫“淮阴县县长”。
刘少奇第一次到苏北时间是:1939年10月9日。他再次来到苏北时间是1940年10月,此次刘少奇在苏北驻扎时间长达500多个日日夜夜。直到1942年3月他才离开苏北,刘少奇首次到达苏北之时,就是淮阴县第五区区委成立之日;刘少奇1942年3月19日离开苏北,随即淮阴县第五区区委就被撤销。
第五区区委书记仅有三任。第一任叫张涛亭,花庄人;第二任叫吴树椿,淮阴郭大树人,1942年春在响水周集被鬼子杀害,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周集是华东鲁艺华中分校安营扎寨的地方。第三仼叫田哨,北戴河人,是南下干部队长。2006年12月逝世,生前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
刘少奇指出:抗战打鬼子要有枪,有了枪还要有人,有了人和枪,还要有“家”,这个“家”就是抗日民主政权,就是抗日根据地。只有建立抗日根据地,才能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建立由53个县区组成的苏皖民主抗日根据地(苏皖边区)。这是刘少奇在苏北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1930年秋,交通站建立后不久,张涛亭与两名交通员一起在孙大泓抓获了一名国民党特务,并缴获一支枪。同年11月间在大兴庄发生了农民暴动,站长张涛亭也参加了此次农民暴动。淮盐特委书记赵心权回忆说:那一次暴动声势大影响深远,邻近各县到处都说有了共产党,人民群众由不知道共产党到知道共产党,由不知道共产党是什么组织到知道共产党是为穷人的组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北(淮安六属)有了自己的党组织。1927年12月,中共淮安特委成立,何孟雄任书记,领导6个县工作。1928年4月,何孟雄被增选为江苏省省委常委、兼任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何孟雄在江苏工作三年,他十分重视党组织建设,三年间党员由2000多人,发展到近30000人。
毛泽东、邓中夏、何孟雄是好友。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何孟雄的妻子缪伯英俩人是发小。大革命失败后,她们离开武汉。毛泽东奔赴湖南领导发动秋收起义;邓中夏、何孟雄则在江苏领导地方农运工作,邓中夏被委任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委成立于1927年6月26日。在那残酷而艰苦的岁月里开展革命工作实属不易,江苏省委成立当日就遭敌人破坏,时任省委书记陈延年被捕。陈延年(1898——1927年7月4日)是陈独秀长子。毛泽东在武汉任中央农委书记,何孟雄任汉口组织部长;还有鄂东书记之称。鄂东、九江在长江两岸,分布在安庆小阳河畔和赣北小阳河畔。当年的革命毛泽东称:从广东出发向长江发展的1926——1927年的革命。何孟雄受命于党,在党的危难之际来到苏北;刘少奇在国家危难之际受命来到苏北。1939年3月,淮阴城被鬼子攻占后, 中原局派来杨纯、李风两位女同志来找张涛亭,按党组织要求,在淮阴成功开辟淮海根据地。后来,刘少奇赞誉杨纯是新四军当中最能干的女战将。
淮阴北方花庄境内有一条小沟,约300米长。当地人不称它叫沟,而叫河——小阳河,沿袭至今。后来翻阅历史资料和见证那段历史的老人回忆说,小阳河其实就是当时共产党的地下党来找交通站长接头寻址地名暗号。
在那艰难的革命战争年代,胜败难知,前途未卜,总有一些同志为了救民与水深火热之中,怀揣对党的信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为党的事业去奋斗,去牺牲。
张涛亭因长期搞地下工作,积劳成疾,于1948年9月8日病逝,年仅35岁。
花庄境内小阳河与孙大泓相通并连成一体。在小阳河边的交通站联络四面八方;地方游击队打鬼子保百姓平安;建立地下兵工厂,手榴弹自己造;为满足抗战的需要建自己的盐槽;刘䮵大会威震淮阴;大雄庵(伯雄亭),淮海二中是培养军政干部的摇篮;迎接胡大队的地方后被叫抗日英雄的集贤地;1939年10月成立淮阴县第五区区委是当时的政治需要,为县名恢复鸣锣开道。淮阴县,千年古县,在版图上消失600年,重现史实。这里是苏皖边区中心;1946年2月2日,中共中央致电陈毅指出:必须巩固华中现有地区,因中央机关将来可能迁淮阴办公。李一氓回忆:中共中央的总部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水淹。我也曾和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面走过几趟,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来的时候,解放战争就开始了,这个计划自然没有实现……
张涛亭长子孙 张华东 搜集整理
二O二四年农历七月初四
▲《小阳河》,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首原创作品。爷爷作词,老师作曲,娃演唱。作品纪念爷爷的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爷爷始终难忘长辈们的那段峥嵘岁月,编曲录音冯老师倾注感情终成曲,娃儿满怀深情童声演唱……
▲江苏省最早的地下交通站站长张涛亭
▲那个地下交通站没有了,新房子是交通站的原址
▲《沉睡百年 重现史实》全文刻在上面
编辑:张海萍股票配资按天配资
发布于:江苏省